豆腐文化和做豆腐方法

louzhu Post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豆腐文化和做豆腐方法

豆腐文化


豆腐是中国人最流行的食物之一,可并发喜欢吃豆腐的中国人都能说得出豆腐是如何发明的。在2011年海外教师研习会上,大家也研习了豆腐文化。林丽君老师先介绍了豆腐的起源。

豆腐的起源:

什么叫阴差阳错,豆腐就是一例。明明想炼丹,丹没炼成,却做成了豆腐。“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的歇后语,至今在淮南民间流传着。

刘安是西汉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建都于寿春。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组织编著了《淮南子》一书,此书诡谲渊博、包罗万象,是对汉初数十年社会政治思想和科技实践的科学总结。刘安门下食客数千人,以苏非、李尚等八位最有学问,深得刘安的赏识,被称为八公。八公还是刘安炼长生不老丹药 的得力助手。

炼丹,说得通俗一点类似于现在的科学实验,做实验难免出错。本来炼丹是不应该将石膏或卤水滴到豆汁里的,可是不小心一滴就凝聚成了豆腐。刘安与八公第一次面对豆腐时不知是惊讶、惊惧还是惊喜?其中或许有一位不怕死者说:让我先尝尝!也许强迫命贱的老百姓来品尝。谁知这一尝却吃出了美味。因此,我们要感谢第一个吃豆腐的人,是他们的勇敢无畏才使我们的桌面上亮起了一道又一道风景。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因误食而送命的人,是他们的教训使我们不致重蹈覆辙。

炼丹炼成了豆腐,这是一种错误。因错造成人身伤亡就是重大事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因错有了另一项发明,就成了千古佳话。刘安与八公没有 因为炼丹而长生不老,最终却因发明了豆腐而万世流芳。连淮南的肥陵山也被改叫八公山,也算是另一种长生不老了。要是没有豆腐,中国餐桌上不知要少了多少美味佳肴!曾有人把豆腐称为中国国菜,偏爱得有点过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豆腐在许多中国人心中和口中的分量。

豆腐的做法:

工具:林丽君老师展示做豆腐的工具,主要是盛豆腐的木盒和笼屉布,以及若干容器。

材料与过程:

一,熬浆:

400克豆(多用黄豆,也可用黑豆、绿豆、芸豆等任何豆类),2000CC清水,豆花粉一包。豆子泡过夜,用豆浆机做成熟豆浆。

也可用买来的现成无糖熟豆浆,半加仑64OZ减去一杯。加热。

将屉布铺入木盒中,角落塞紧,以保证做成的豆腐形状美观。

二,配凝固剂:将豆花粉倒入容器,加大约半杯凉水,充分搅均。(豆花粉在超市有卖)

三,冲浆:将加热的熟豆浆从高处冲入盛豆花粉汁的容器,然后静置,若搅拌或移动会影响凝固效果。

四,凝结:静放20余分钟后,会呈现凝脂状。如果爱吃豆花豆腐脑的,此时即可开吃啦。

五,破花:要做成块豆腐还得继续工作。下一步叫作“破花”,用刀等将有所凝结的豆花搅破。

六,装盒:将破花后的豆花倒入豆腐盒。

用屉布包紧。

盖上盒盖儿。

七:压制:豆腐盒压上重物,以挤出豆腐内部水分,静放约4-6小时,豆腐即可成型。压得时间越长,豆腐越老越干。老豆腐经过过油、风干、调味、切细、腌制等不同工序,还可制成豆腐干、油豆腐、豆腐丝、腐乳等。

参加研习的老师们动手做的豆腐,经过一夜压迫,有的成型良好,成为老豆腐。形象不太好的也算嫩豆腐。最不漂亮的那盆是咱们组做的,别看模样不咋地,仍然是豆腐花,咱还更爱吃呢。简单加上皮蛋、葱花、酱油膏即可食,美味的皮蛋豆腐花,哇哇哇!!!

参加2011年海外教师研习会——远距同步教学

louzhu Post in Chinese 中文教学
Comments Off on 参加2011年海外教师研习会——远距同步教学

由台湾侨委会举办的2011年海外教师研习会于7月22日星期五晚到24日星期日在侨教中心举行。这是第一次第一年采用远距同步教学,波士顿成为试用网络同步教学的第一个地点。研习班开幕。

远距同步教学是靠了网络的连接,远在台湾和澳洲的老师们可以与这里的学生们互动。远距教学的教师和课目有:

台师大国语教学中心教师陈立芬:《如何提高学生的中文学习动机》,

澳洲汉语教师廖蔚华:《如何运用简易教具来进行教学》,

官廷森:《数来宝——数位网络资讯中的宝藏》,

甘贵新:《PPT2007专题课程》。

老师们边听课边动手做简易教具。

除了远距教学外,星期六下午还请三位本地教师授课。王明德教做中国结,叶金惠教授“主题单元教学法”,林丽君等指导做豆腐(另文解说详情)。

牛顿中文学校参加本次研习班的部分教师。

研习班结束,侨教中心黄主任为老师们颁发结业证书。

研习班合影。

麻大/星談漢語夏令營 歡樂結業

louzhu Post in Chinese 中文教学
Comments Off on 麻大/星談漢語夏令營 歡樂結業
麻大/星談漢語夏令營 歡樂結業
【麻州渥森訊】

漢語夏令營初級一班陳麗嘉老師和學生們。(朱偉憶攝)

漢語夏令營初級一班陳麗嘉老師和學生們。(朱偉憶攝)

麻州大學中國事務中心與星談(StarTalk)合辦的三周漢語夏令營,日前以學生中文成績匯報表演及師生家長共享燒烤午餐歡樂結營。據該計畫負責人、麻州大學中國事務中心主任胡萬里介紹,漢語夏令營已是第四屆,招收美國6至12年級初高中學生。第一年在麻大波士頓校區舉辦,近幾年遷到渥森鎮(Waltham)的本特利大學。

今年的60名學生營員按中文水平分為五級,分別是初級一、二班,中級一、二班,和高級班。隨本地區開設中文課的主流中小學增多,美國中學生們的中文水平也有提高。

擔任夏令營班主任的都是本地經驗豐富的中文教師,還邀請若干中美教師和團體指導多種文康活動。學生們除了通過會話、寫作、表演等運用學到的中文技能,還利用電腦和網絡製作中文部落格。有些學生是夏令營的舊學員,有的是聽了朋友或老師的推薦慕名而來。

胡萬里表示,暑假期間,麻大/星談計畫除了學生夏令營外,還根據本地中文教學需要舉辦中文教師培訓班。今年共有三期教師培訓班。

為期一周的「對外漢語教學師資培訓班」,特邀北京語言大學馮惟剛教授主講,內容是漢語語音、語法、詞彙、漢字四要素的教學方法。有35名中文教師參加。

「教 師執照考試指南班」也是為期一周,主要針對很多中文教師在參加麻州公立學校教師執照英文考試時遇到的挑戰,請專家進行指導,旨在幫助更多華人通過MTEL 考試、成為合格的主流學校中文教師。本期15名學員有的已經在主流學校任教,但在考執照時遇到困難;也有的準備加入中文教育領域。

為期兩周的「中文教育實習班」的十名學員,都是往年參加過麻大/星談暑期培訓的中文教師,通過觀摩青少年夏令營資深教師們的課堂,來進行中文教學實習。(朱偉憶)

(原载2011年7月27日《世界日报》)


漢語營隊

麻州大學中國事務中心與Stat Talk合辦的漢語夏令營7月在本特利學院舉行,三周營期已告結束。前排右四是負責人胡萬里。(朱偉憶/攝影)

(原载2011年7月31日《世界日报》)



参加波士顿公校教师培训——冯惟刚教授主讲对外汉语教学法

louzhu Post in Chinese 中文教学
Comments Off on 参加波士顿公校教师培训——冯惟刚教授主讲对外汉语教学法

2011年7月18-22日,波士顿公立学校外语部举办中文教师培训班,20多名中文教师包括朱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开幕,波士顿公立学校外语部主任林游岚博士向学员介绍特邀主讲人——北京语言大学冯惟刚教授。

冯老师传授对外汉语教学法,分别针对汉语四元素——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令在美国从事汉语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受益匪浅。

学员们做自我介绍,冯老师同时为学员逐一纠正普通话发音。

波士顿公校刘林老师讲解如何制作vikispace教学网站。

培训班结束,林游岚老师向冯惟刚老师赠送全班学员的谢师礼物。

波士顿学区龙老师代表全体学院感谢冯老师。

培训班师生合影。

冯惟刚老师在波士顿地区参观游览。参拜肯尼迪总统出生地。

参观波士顿美术馆。

自己培养的盆景

louzhu Post in 园丁手记
Comments Off on 自己培养的盆景

养花弄草是本园丁的爱好之一,尤其室内盆栽花卉植物,一年四季都可增添惬意和温馨。秀秀自家的几盆小盆景,都是用我用家养植物搭配制作培育的。侍弄这些玩艺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窗台上的盆景。

自家培育的盆景

近看各盆。龟鹤延年。

自家培育的盆景

三友论棋。

自家培育的盆景

景天骏驹。

自家培育的盆景

树影神犬。

自家培育的盆景

水寨风竹。

自家培育的盆景

婀娜婆娑。

自家培育的盆景

石荷展臂献花串。

自家培育的盆景

这种石荷类植物很少见开花,来个近景,花朵开不大,但一串串的挂了好几个月也没凋零,很持久耐看。

自家培育的盆景

盆景们在花架上的集体造型。俺家的猫儿喜欢在这睡午觉呢。

 

教师徐娘时装团暑假聚会

louzhu Post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教师徐娘时装团暑假聚会

话说2008年的感恩节期间,牛顿中文学校举办慰问教职员联欢会,一伙女教师即兴发挥,上演了一组“时装秀”,分别展示了四个系列:

华美晚装秀

潇洒休闲服

庄重职业装

传统中国风

当时的初衷不过是想做个样板,提醒教师们为人师表,应注重仪态着装风范。而这临场作秀却颇受欢迎,欲罢不能。2009年的教师联欢会上,都是大妈大嫂的十几位女教师再次做秀,在“姑苏行”丝竹乐曲伴奏下,展示了一台典型中国传统的旗袍秀。

其后还受北京同乡会等社团活动邀请表演。这是到牛顿中文学校家长会主办的感恩节音乐舞会登台献艺。

还为牛顿中文学校支教募捐舞会演出。

2010年感恩节教师联欢会上,徐娘们的节目成了众人拭目以待的传统,因此第三次组队排练。展示的服装也来个从东到西的大跨越,在“泰坦尼克”主题曲乐声中,女教师们穿露肩拖地晚礼服,洋气登场。

参加作秀也令大家互相交流经验,注意形体减肥,学习穿着打扮,显示出教师的风范来。参与服装秀的女教师们结下更深的姐妹情,除了应季排练,大家也希望有机会多聚会交流各方面信息。因此趁这暑假,大家在自助餐馆相聚,讨论2011年教师联欢时该如何表演,更主要的是姐妹们一起乐呵乐呵,在没有老公孩子和他人的场合,女同胞们可畅所欲言。

虽然徐娘们都是为人母甚至奔祖母级的了,可心态都还年轻。愿教师时装队伍越来越壮大,姐妹们越活越年轻漂亮。

学生上讲台——教十年级毕业班的新尝试

louzhu Post in Chinese 中文教学
Comments Off on 学生上讲台——教十年级毕业班的新尝试

让学生上讲台——教毕业班的新尝试

十年级甲班教师 朱伟忆

2009425日,“牛顿中文学校50年校庆研讨会”在麻州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我作为专题讨论的五位发言人之一,以“中文学校与华裔儿童的全面发展”为题,分享了我十多年来在美国参与少儿教育工作的一些心得。虽然搞教育我是半路出家从中文学校入门的,但后来经过从主流课外少儿组织到美国公立学校的职业训练和实践,使我有机会观察对比社区与主流、课外与校内等不同教育体系,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正如研讨会上其他几位发言人所言,中文学校为华裔孩子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中文,更有族裔认同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热爱、还有多元的才艺品德教育,也就是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培养。

我本学年接受了教十年级的任务,这是中文学校的最高年级,马上要结束中文学校生活的学生们,在这最后一年中应该学到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更着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让他们对这最后一年留下点与以往不同的印象。

中国与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大相径庭,中国注重学知识技能,美国更强调培养学习能力。我更赞成美国教育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一些具体知识如同给学生一条鱼,而如果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就像告诉他们如何自己去捕鱼,虽然看起来眼下没有现成的鱼,但他们将来不愁打不到鱼。因此我决定要利用这最后一年的中文课,让学生们“自己捕鱼”锻炼自学互教能力。

去年秋季一开学,我就将《中文》第十册的十几课分派给每个学生去准备,并印发了一张时间表,哪个星期由哪个学生上哪一课一目了然。还有人手一张评分表,每次都由全体同学给讲课者评分,旨在鼓励学生们认真对待。起初我曾想过是否给学生们一些较细致的辅导纲领,让他们按着提纲去准备。但又感觉这些已经是高中生的孩子,正是渴望独立和表达主见的年龄,不如让他们各自去发挥,充分展示个性特长。

我对学生们说:“你们在中文学校读了十年,马上就要毕业。如果离开中文学校老师或家长辅导之后,你们认不全中文书报文章里的字词,那并不奇怪,因为没人能认得所有汉字。但如果你们不会说中文来清楚地表达自己,或者不会使用字典等工具自学中文继续提高,那才真是枉费了中文学校的十年寒窗。”

由于这是首次尝试学生自学自教,或许有些家长和学生不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做绝对不是咱当老师的想偷懒。其实,放手让学生讲课,老师更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和很强的应变能力,学生讲不到或没说对的地方,老师要及时补充纠正。学生用来讲课的时间有长有短,老师一定要有备无患,随时备好其他教学内容,不能浪费剩下的课时。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自己备课讲解并不费劲。问题是学生们本来就不是很情愿来中文学校,十年一贯制地坐在教室里听讲,却不见得都学得进去。到了最后一年,与其再混在课堂稀里糊涂地听老师讲十几课,还不如让他们自己认真准备一课书,起码他们要把这课文内容搞懂并读顺流了,还要会解释生字等。

现代教育已经从教师中心制转变为学生中心型。近期有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老师站在教室前面宣讲,学生们反而能更好地接受领会知识。因为如今电子时代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与我们老一代不同,他们习惯于通过电子媒体或群体互动来汲取知识,而由老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却难以吸引他们全神贯注。因此,咱们当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得与时俱进适当改变。我在美国学校教中文就被建议每节课不要光由老师讲满堂,而必须多采用对话、游戏、小组课题、学生展示、音像电化教学等能让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活动。而中文学校缺少电化设备条件,我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老师避退一旁,用意也在于提高同学们吸取知识的效率。学生讲课实习除了提高他们自学中文的能力之外,还有助于培养锻炼以下多方面的技能:

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华人家长们送孩子来中文学校,注重的往往是“认字”、“读写”。而我到美国高中教中文后,学校一再建议我让学生“多说”、“多表达”。这也体现了中美教育方式的差异。或许有人认为华裔孩子的中文听说已经不错,来中文学校就是学读写的。实际上,据我多年来的观察,不少华人学生的中文发音和语调还不标准,中文叙述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英文表达能力更普遍弱于其他族裔的美国学生。最近有研究更证实了我的观察:华裔儿童的阅读与数学能力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而口语表达能力却大大低于各族裔平均值。这应该引起华人家长的注意。我们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先行引导学生补足较弱的方面。让学生上讲台,无论是用中文朗读还是英文解释,无疑都是对口语表达与叙述能力的考验和锻炼,也是一次实践“公众演讲”的机会。

其次是自信心。华人男女孩子性格内向的比较多,不少学习优秀的学生却个性羞涩不善言谈不愿出头露面,这不利于他们将来在美国的发展。当众讲课,对这类孩子是很大的挑战,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并做足功课、鼓起勇气。好在中文班里的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老师也给他们充分空间,让他们有信心和胆量完成任务,算是一次小小的实习。近一年下来,无论性格活泼的还是文静的,所有学生都没有怯场。

第三是领导和组织能力。我曾经在中文学校开过“领袖技能培训课”,最近又有家长建议应该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类似课程。我总结经验后觉得,或许这不必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因为这些技能不是光听讲就能学会的,必须有适当的场合去实践。也许可为学生们开办几次培训讲座,然后让他们通过当助教、参加回国支教或社区服务等进行实际锻炼。而在中文课上练习讲课,需要掌控进度、管理课堂纪律、调动同学们发言参与的积极性等,这些都属于领导和组织能力的范畴,就是很好的实习机会。其实,每个孩子的天性中都有想吸引、领导、和管理别人的欲望和能力,但如果一直在家听命父母,在校听从老师,他们就没有发挥的这些潜能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天性就被埋没扼杀了。通过这学年的登台讲课,也能看出哪些学生更善于组织管理,哪些学生比较被动。如果多给孩子们类似的机会,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相信他们的潜能会开发得更好。

第四还有自尊和尊重他人。美国学校根据教育心理学发现,一些孩子表现出纪律性差、不认真听讲等,问题的根源是欠缺礼貌教育。有些学习不错的学生,也有缺少自尊自爱和不太会尊敬他人的问题。若光靠讲道理说教,不见得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和感谢。但如果自己体验教课过程,学生们会发现,假如自己讲课时别人不认真听,自己心里会很不舒服,也会联想到老师们的不容易。或许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吧,学生们听其他同学讲课时的课堂纪律反而比较好。

通过近一年的学生讲课实践,我发现这些高中生们各有特长。金秋野同学自告奋勇开讲第一课,随后各位同学们都努力跟进。连比较忸怩文静不愿登讲台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之后,也胆子大了。还不乏有人开动脑筋搞出些标新立异的课堂活动。贺盛华、郝美美、高欣等同学把课文内容做成游戏,让大家通过比赛来熟悉生词。张灵博、马超宇等则准备了与课文相关的电影录像片段让大家看。有时原本安排好的同学不能来上课,需要由排在后面的同学提前讲课,大家也都服从调动。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丁申斯同学,问她能否本周日替补其他同学先讲,她母亲接电话时很怀疑女儿的能力与水平。但问到丁申斯本人时,她只回答了一个字:“Sure!”我告诉她母亲,既然孩子如此自信地说行,那就一定没问题。

作为首次试验学生讲课,我也仍在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或许具体方式还可改进,因此我欢迎师生家长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我觉得此尝试对每个学生都有正面的经验,将来对他们会有帮助。其实课文的具体内容无论讲解得深还是浅,学生们都很快会忘记,但若掌握一些自学中文需要的基础知识,却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我就尽量补充一些这类内容,例如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古诗基本常识、汉字六书(造字法与汉字种类)等。并且都为学生印发了补充教材,这些可作为将来自学中文的有用参考资料。高年级《中文》教材也注意了这点,第九册教查字典,第十册介绍中文标点符号,都是通用的技能。学生们讲课对老师也有启发,李海伦同学讲“标点符号”时,其他学生问起相应的英文标点符号,她便用中英对比的形式写在白板上。我就根据她的总结列出了一张中英文标点符号对照表,还注明各种中文标点符号的电脑打印法,对学生们很实用。

当学生们从中文学校毕业,离开家庭,走上社会,若干年之后他们可能已经记不得在这里学过哪些课文和字词,但如果他们能保留对中文的兴趣而继续学习,而且培养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就是我们中文教学的成就。

(写于2009年)

学做陕西面食(二)——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

louzhu Post in 煮妇厨房
Comments Off on 学做陕西面食(二)——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

陕西面食——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

汉字里 笔画最多的是啥字?就是这个“Biang”(可惜没找到这字打不出来),上张照片为证,去年暑假游览西安时拍的。这是家著名的面食餐馆,招牌吃食就是“油 泼辣子Biang Biang面”,也是一种传统陕西风味小吃。去年在陕西吃过,娃儿们也很爱吃。这种面之所以出名,不光是好吃有特色,也因为这个字的别致,除了笔画超多因 此难记,还因其发音“biang”在汉语中大概也是独一无二,可能带陕西方言特色。我还专门到这家店买了几包印有该字的餐巾纸,好给学生们讲讲汉字之最。

学做陕西面食(二)鈥斺斢推美弊觔iang <wbr>biang面

这次趁同窗好友陕西姐们光临寒舍,也少不了请她显示一番这面的做法。这面的俩要点:一是油泼辣子,二是BiangBiang。我还是拍照记录制作过程。

先用凉水和面,软些即可,揉好的面团需要醒起码一小时以上。可以再揉几次,每次揉后再醒一段时间。醒好的面擀成大面饼摊在面板上,用湿蒸布盖好,再醒一刻钟左右。将面饼切成约一寸宽的条条。

学做陕西面食(二)鈥斺斢推美弊觔iang <wbr>biang面

面醒好了,锅中盛水在炉上煮开了,就开始关键步骤:抻面,也就是Biang Biang面。抻面时不加干面粉,边抻边摔打;太长了对折再抻。那个“biang”就是面条摔打在案板上的响声。这活需要技术与手感,我也实践了一番,水 平当然不如姐们老辣,咱抻的面条宽窄不均也容易断。有经验的师傅一根面条抻得宽窄匀称还老长老长,一根面条就装满一碗,从头到尾可达几米长呢。

学做陕西面食(二)鈥斺斢推美弊觔iang <wbr>biang面

每抻好一根面就下到煮开的水锅里,够一份了即可。每锅一人吃,煮熟便可捞出装盘。面煮得差不多还可以往面锅里下点蔬菜(豆芽白菜等),出锅时一起捞出。炉上旁边的锅里是热油,用微火加热着,用做泼油。

学做陕西面食(二)鈥斺斢推美弊觔iang <wbr>biang面

调料其实可根据个人的爱好来选。我觉得调料越简单朴素越地道好吃,就是酱油、醋,加上青葱和辣椒面。多放点醋和辣才好吃,也可加点调水的麻酱或花生酱。

学做陕西面食(二)鈥斺斢推美弊觔iang <wbr>biang面

煮好的面和菜放在盘中,加上油盐酱醋等调料,最上面放葱末和辣椒面,然后用火上热着的油泼在辣子上面,这是另一关键步骤,油泼之后的面才叫一个香啊!拌好就可以开吃了。

学做陕西面食(二)鈥斺斢推美弊觔iang <wbr>biang面

学做陕西面食(一)——凉皮

louzhu Post in 煮妇厨房,Tags:
Comments Off on 学做陕西面食(一)——凉皮

陕西面食——凉皮

 

7月4日是美国独立节,大学同窗姐们南夫妇自加拿大南下本地参加侄子婚礼,在我家住了几天。除了叙旧及为其小辈操办婚事,咱们两对老夫妇也抽空休闲散心逛 店购物。我还请南小露两手陕西面食手艺。结识老公和南都是在西安读大学的年月,多年来难忘那些陕西小吃。去年我带着女儿及其男朋友重访爹妈母校,又尝到各 种山西风味小吃,孩子们很喜欢。凡是家人爱吃的,我都乐意学做,可惜我不会做那些陕西风味吃食。南是地道的陕南人,擅长面食,以往曾经尝过她的手艺,这次 就抓紧时机仔细观摩认真实习。

去年去西安,陕西凉皮是孩子们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我很想学做。据南介绍,陕西凉皮做法有多种,抄一段简介:“秦镇凉皮 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汉中凉皮 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砀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岐山擀面皮 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味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面筋凉皮 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 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汉中妹南给咱示范的是面粉凉皮。我将制作过程全程摄影作为教材。

调面糊。

学做陕西面食(一)鈥斺敽褐辛蛊

浅盆容器先涂油,将面糊倒入容器薄薄一层,盖盖隔水蒸三四分钟,起泡即熟。

学做陕西面食(一)鈥斺敽褐辛蛊

将容器从蒸锅取出放入冷水内降温,即可从边上揭下薄皮。

学做陕西面食(一)鈥斺敽褐辛蛊

做好的薄皮在盘里晾凉,表面涂油少许。

学做陕西面食(一)鈥斺敽褐辛蛊

便可切成合适的宽窄条条。

学做陕西面食(一)鈥斺敽褐辛蛊

做法不难,但需时间,蒸四五个面皮薄饼才够这么一碗。喜欢什么调料自己加上就是啦,不过少不了麻酱油辣子和醋。

学做陕西面食(一)鈥斺敽褐辛蛊

十年级毕业啦!

louzhu Post in Chinese 中文教学
Comments Off on 十年级毕业啦!

朱老师教的十年级是中文学校的最高年级,读完十年级的学生就从中文学校结业了。因此每年都要送走一批毕业生。

2011年6月期末,十年级甲板学生在班上宣读毕业宣言。

2011年6月,牛顿中文学校毕业典礼。毕业生代表发言。

2011年6月,牛顿中文学校毕业典礼。十年寒窗,终于从中文学校毕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