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联欢又一年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教师联欢又一年

海外的这中文学校近几年举办节日教师联欢,慰问辛苦教学的老师们,2012年已经是第五年了。每年的惯例是有吃喝(晚餐)、有玩乐(表演游艺)。前年开始 举行美食比赛,更引发大家兴趣,纷纷展示厨艺。但今年气氛有些诡异,老师们做饭参赛的积极性不高,报名表少有人填写,令负责组织美食比赛的咱家老公头大。 以前文艺表演节目过多,今年好像也不踊跃。更怪的是,以往乐于来参加晚会互相交流的老师们纷纷告假不出席,倒是家长会代表们合家前来。无论如何,还是转播 一下晚会情况吧。

一,美食比赛

主食面点: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我今年也没兴趣做拿手菜,但老公身为美食比赛主管,不能不带头做贡献。以他名义做凉面,面条是他煮的,但调味和装饰还得我来弄。咱这两盆油泼凉面一鲜一辣,装饰更有意境呢——唐诗两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凉菜: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热菜: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甜点粥汤: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本来这美食比赛已经搞了两年,经我传授美国主流机构组织活动的方式,咱老公学得经验组织有方。但今年有些人事先没填参赛表,当天却贡献来美食,却因没登记 不符合参赛资格而无法获奖。有人还问为啥不给奖?这不是参加家庭聚会随便带个菜就行,在美国干啥事不都得有规矩吗?哪能老来散兵游击队那套呢。

美食比赛获奖者领奖

中校教师联欢又一年

二,文艺表演

朗诵“盛世中国”——够主旋律。

 

校行政及家属演唱。不过代表不了全体行政人员,有的没出息,有的出席没上台。

 

民族舞

 

现代舞

 

脱口秀“教师考核”(之五),今年是办这教师联欢第五年了,中文学校也搞教师评估考核若干年。今年考核到我本人头上,才知道海外中文学校搞这考核多外行。跟我在主流公立学校每年经受的考核相比,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简直在唱对台戏。

 

服装秀。前几年我也参加了服装秀,旗袍以前秀过,因此今年没兴趣老一套。何况如今乐于登台露脸的人多着呢,给新人机会吧。

 

新老师表演

 

男声小合唱

 

结尾曲“难忘今宵”

 

看看就知道,真有乐于登台的,上去好几次换若干套行头,不管唱的是不是调,演的靠不靠谱,说的中不中听,都勇于上阵,更不管是否对得住观众的耐受力。

人说中国的春晚难办,创不出新意。就连个小小中文学校搞个教师联欢,都一年不如一年。这跟领导水平是否高超、理念是否创新有关,更跟教师们的开心程度有 关。宗旨是要让教师们团结协作,还是让领导显示权利?是把机会给大家图个乐和,还是让少数人出风头?明摆着的,若做个民意调查更应该清楚。

制作万圣节卡片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制作万圣节卡片

Halloween万圣节快到了,工艺绘画班的小朋友制作了节日卡片。

端午节的粽子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煮妇厨房
Comments Off on 端午节的粽子

今年端午节来得晚,阳历6月23日,因有个润四月。但公立学校和中文学校的学年在这之前就结束了。为了在放暑假前让学生尝到粽子,以了解所学的中国节庆,我六月初就包了粽子,6月10号又包了第二回。咸粽子里 有猪肉、香肠、蘑菇、花生;甜粽子有豆沙的,和红枣鹤莓的。送给朋友同事学生们品尝,都说好吃。老公这几星期几乎每天要吃粽子,还没吃够。

这是我做的真粽子和假粽子。彩色纸粽子是教中文学校工艺绘画班小朋友做的端午装饰物——粽子香包。我带了真粽子做样子给学生们看,然后教他们折纸粽子。

工艺绘画班学生作品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工艺绘画班学生作品

学年末学生作品展览,工艺绘画班学生都是5-8岁的小朋友,这些是他们的成绩。

恐龙、猫头鹰、愤怒鸟、喜羊羊……

这张是我画的!

工艺绘画班的学生们。

清明节由来与习俗(资料转贴)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清明节由来与习俗(资料转贴)

清明节,古时亦称“植树节”、“踏春节”、“聪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江南民间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现今,清明有祭祖、扫墓、祭扫烈士墓、植树、踏青以及吃青团子等风俗。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看着吉他画吉他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看着吉他画吉他

上周儿童工艺绘画课,教小朋友们画乐器吉他。虽然不难画,但很多孩子没见过或仔细看过真吉他,因此画不出立体感。正好见到中文学校的两个高年级学生在隔壁教室里练习弹唱,就请那个女生将吉他拿来给绘画班的小朋友们见识见识。这个女生西娅很会与小朋友们交流,向他们解释吉他的外形和原理,尤其因为吉他的音箱有个厚度,画的时候要显示出立体感。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大姐姐,有些孩子随后画的吉他还照着大姐姐的吉他涂了块红色。

这也给我们老师启示:让学生们互教互学,比老师一人满堂灌要更生动形象有趣,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因此,“学生为中心”是21世纪提倡的新式教学法。

龙年贺卡祝春节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龙年贺卡祝春节

2012年是龙年,祝大家龙年新春快乐!

中国龙和西方龙虽都是想象出的生物,但不是一回事,不仅长相不同,代表的寓意也大相径庭。中国龙的形象是多种动物汇合而成的,是吉祥瑞福威严的象征。而西方的龙则以恐龙为蓝本,也多半代表凶悍诡异的恶势力。这段视频不光对比了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异同,音乐歌曲也听好听,有中国龙的气势。

龙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中文学校工艺绘画班小朋友制作龙年剪纸贺卡,向大家拜年。

老师们的中国服装秀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老师们的中国服装秀

自2008年起,每年感恩圣诞节期间的中文学校教师联欢会上,女教师们的服装秀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今年的服装秀,再次体现中国风。

 

 

 

愤怒的小鸟们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愤怒的小鸟们

本周工艺绘画班的成果汇报:我们是——愤怒的小鸟!

我是恐龙我怕谁?!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我是恐龙我怕谁?!

工艺彩绘班小朋友展示自己画的恐龙。

工艺绘画班的助教蒋老师因工作需要迁往德州,不再任教本校。本上周起由擅长手工美劳的陈老师任本班助教,欢迎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