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文化和做豆腐方法

louzhu Posted in Art and Culture 文化艺术
Comments Off on 豆腐文化和做豆腐方法

豆腐文化


豆腐是中国人最流行的食物之一,可并发喜欢吃豆腐的中国人都能说得出豆腐是如何发明的。在2011年海外教师研习会上,大家也研习了豆腐文化。林丽君老师先介绍了豆腐的起源。

豆腐的起源:

什么叫阴差阳错,豆腐就是一例。明明想炼丹,丹没炼成,却做成了豆腐。“刘安做豆腐–因错而成”的歇后语,至今在淮南民间流传着。

刘安是西汉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建都于寿春。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组织编著了《淮南子》一书,此书诡谲渊博、包罗万象,是对汉初数十年社会政治思想和科技实践的科学总结。刘安门下食客数千人,以苏非、李尚等八位最有学问,深得刘安的赏识,被称为八公。八公还是刘安炼长生不老丹药 的得力助手。

炼丹,说得通俗一点类似于现在的科学实验,做实验难免出错。本来炼丹是不应该将石膏或卤水滴到豆汁里的,可是不小心一滴就凝聚成了豆腐。刘安与八公第一次面对豆腐时不知是惊讶、惊惧还是惊喜?其中或许有一位不怕死者说:让我先尝尝!也许强迫命贱的老百姓来品尝。谁知这一尝却吃出了美味。因此,我们要感谢第一个吃豆腐的人,是他们的勇敢无畏才使我们的桌面上亮起了一道又一道风景。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那些因误食而送命的人,是他们的教训使我们不致重蹈覆辙。

炼丹炼成了豆腐,这是一种错误。因错造成人身伤亡就是重大事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因错有了另一项发明,就成了千古佳话。刘安与八公没有 因为炼丹而长生不老,最终却因发明了豆腐而万世流芳。连淮南的肥陵山也被改叫八公山,也算是另一种长生不老了。要是没有豆腐,中国餐桌上不知要少了多少美味佳肴!曾有人把豆腐称为中国国菜,偏爱得有点过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豆腐在许多中国人心中和口中的分量。

豆腐的做法:

工具:林丽君老师展示做豆腐的工具,主要是盛豆腐的木盒和笼屉布,以及若干容器。

材料与过程:

一,熬浆:

400克豆(多用黄豆,也可用黑豆、绿豆、芸豆等任何豆类),2000CC清水,豆花粉一包。豆子泡过夜,用豆浆机做成熟豆浆。

也可用买来的现成无糖熟豆浆,半加仑64OZ减去一杯。加热。

将屉布铺入木盒中,角落塞紧,以保证做成的豆腐形状美观。

二,配凝固剂:将豆花粉倒入容器,加大约半杯凉水,充分搅均。(豆花粉在超市有卖)

三,冲浆:将加热的熟豆浆从高处冲入盛豆花粉汁的容器,然后静置,若搅拌或移动会影响凝固效果。

四,凝结:静放20余分钟后,会呈现凝脂状。如果爱吃豆花豆腐脑的,此时即可开吃啦。

五,破花:要做成块豆腐还得继续工作。下一步叫作“破花”,用刀等将有所凝结的豆花搅破。

六,装盒:将破花后的豆花倒入豆腐盒。

用屉布包紧。

盖上盒盖儿。

七:压制:豆腐盒压上重物,以挤出豆腐内部水分,静放约4-6小时,豆腐即可成型。压得时间越长,豆腐越老越干。老豆腐经过过油、风干、调味、切细、腌制等不同工序,还可制成豆腐干、油豆腐、豆腐丝、腐乳等。

参加研习的老师们动手做的豆腐,经过一夜压迫,有的成型良好,成为老豆腐。形象不太好的也算嫩豆腐。最不漂亮的那盆是咱们组做的,别看模样不咋地,仍然是豆腐花,咱还更爱吃呢。简单加上皮蛋、葱花、酱油膏即可食,美味的皮蛋豆腐花,哇哇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