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鱼》教学设计与反思

xiaolifang Post in 教学研究与反思
Comments Off on 《捉鱼》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捉鱼》是马立平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以第一人称“我”讲述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和哥哥一起去小溪捉鱼的事,表达了作者的快乐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文学习的目标定为:

1、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2、利用图片、表演、比较等方法理解词汇。

3、通过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1、朗读感悟法:以读代讲,以读促学。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及表演进行直观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自主合作法:通过读读、找找、议议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捉鱼的过程与方法,体会动词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提问:昨天你们参加了春晚的表演,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2、揭题:这真是一件让人难忘的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捉鱼》,这也是让小作者难忘的事。板书:捉鱼,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前,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话题进行师生对话,这不仅给孩子们表达的机会,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再通过引导性的谈话,使他们对课文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时间,地点,谁,怎么捉,结果)

【设计意图】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对课题质疑,有助于学生快速抓住文章要点,把握文章内容。“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未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专注,更有效率。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教师范读

2、读词汇,重点认读生字词汇

3、同桌两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句或分段轮流读,听的同学要指出对方读错的字,也可以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观察发现,让学生一个人读下整篇新课文,是比较吃力的,而且会花费很多课堂时间,影响后面的教学。尝试下来,“两人一组合作读”的效果比一人读或者小组读都要好,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可以让他们选择最有利他们的读书方式,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就我班来说,基础好的学生会选择轮流读,基础差一点的会采用齐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提高了兴趣。

4、交流问题,练习说话,说好包含“时间、地点、谁、做什么”四个要素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几个要素在中英文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从六年级学生的写作中可以看出,在我们低中年级课堂上做这方面的训练,对于这里的孩子是有必要的。而且马立平六年级的写作教学是从谋篇布局上来讲的,如果没有低中年级扎实的遣词造句的训练,学生就很难写出文从句顺、表达清晰的文章。

(三)精读

1、出示图片,这一段就是作者和哥哥捉鱼的地方,他们为什么在这里捉鱼呢?比比这一段和它的上游,下游,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利用插图,观察捉鱼的地方)

2、作者是怎么写的?(自读相关句子,指名读,齐读)

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上游流下来的溪水,到了这里就一下子慢下来了,水里有不少鱼呢!

上游流下来的溪水,到了这里就一下子慢下来了,水里果然有不少鱼呢!(果然:事实与所说、所想的一样)

【设计意图】理解字词是理解句子的基础,也是今后学生能准确运用的前提。怎么让字词理解更为简单有效,我设计“看插图,比一比,说发现”的环节,用直观的方式去理解“上游,下游”,感受“宽窄,快慢”,“果然”一词比较抽象,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来体会。

3、“我”、哥哥是怎么捉鱼的?结果怎样?默读第2-4自然段,画出相关词或句子

4、全班交流,

(1)交流“怎么捉鱼”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筑坝堵水-拿盆舀水-伸手捉鱼,通过看图片、演一演等方式,理解:筑坝,堵,舀水,盆,桶等词。

B、根据板书,复述捉鱼过程

(2)交流“结果”:我们捉到很多鱼,心里很高兴

追问:文中哪些词是说“高兴”的?(哈哈大笑,快活极了),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高兴的词?补充:愉快,快乐,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眉开眼笑

5、小结:作者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捉鱼的过程写得具体、清楚。

【设计意图】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是知识的内化,“用”是知识的外化,但是内化与外化又是相互促进的,也就是说“学”和“用”是互相促进的,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复述就是语言的外化,通过复述课文的训练,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板书复述过程”是给学生一个台阶,保证他们“跳一跳”能“摘到苹果”。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分享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对于海外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也是基础中的基础。生字的识记方法一般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故事,猜谜、画画等。通过分享,可以激发兴趣,开拓思维,也是对已学生字的复习梳理。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着眼于本年级在整套教材中扮演的角色,尊重学生和文本,希望学生最大效益地在课堂上得到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但是,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首先,读的层次不够。课堂上,我虽然努力遵行“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的原则,采用范读、自读、合作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读的层次上来看,只是在第一阶段的“读通”和第二阶段“读懂”的程度上,没有第三阶段的“读出滋味”。声情并茂地朗读,既能让学生感受中文的节奏美,韵律美,培养语感,也能促进学生去感受、想象词句后面呈现的画面,情感,是阅读教学中不能缺少的。

2、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一个好的问题必须是提纲挈领的、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它能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反复过招。

« Prev: :Next »